撰文/吳加男.攝影/吳加男
2012/08/22發表,已被閱讀104,729次

U-CAR編輯部的同事到中國出差,看到U-CAR中國的同事正把玩著一臺全新的平版電腦,一看原來是Google最新的Nexus 7,在淘寶上以不到2000元人民幣的價格所購入,U-CAR同事二話不說,掏出了2,000元,請同事再買一臺,而這臺就火熱地送回臺灣,讓U-3C可以第一時間進行這次的直購直測。

Nexus 7的推出,之所以憾動了全球的平板電腦,除了Google以自己的品牌正式推出之外,四核心的處理器,加上能與iPad 2相當的面板表現,整體的表現,在Android平板中呈現躍進式的進步,而原廠199美元起的售價,讓買家可以以6,000元不到的價格,享受到這一切,更為平板電腦揭開了全新的一頁。

這次入手的是16GB的版本,雖然在淘寶以2000元人民幣入手,但原廠249美元的價格,相當於不到7500元的價格,低於Android平臺目前國際品牌平板電腦的售價,其震憾力自然可想而知。

2012年6月28日,Google發表了旗下首款平板電腦Nexus 7。

2012是平板電腦發燒年

2012上半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,莫過於平板電腦市場的激烈競爭,包含Apple的New iPad、以及Google的Nexus 7,都是市場上重量級的超級產品。

Goolge有意推出自家平板產品的傳聞由來已久,但直到今年的6月,才正式發表首款以Google作為品牌的7吋平板電腦;相較於智慧型手機的發展,Google對於自家平板產品的推出時程,不僅明顯較慢,同時也落後主要對手Apple將近2年半的時間。雖然我們無法瞭解Google為何對於平板電腦的佈局時間較晚的真正原因,但其實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。

軟體內容大於硬體銷售

Apple的iTunes服務,對於內容商品的購買與專利權的保護,一直都比Android或其他系統更完善,而內容的豐富度也是其他平台無法比擬的;因此,當2010年第一代iPad上市後,Apple提供的不僅是硬體的便利性,同時還整合iBooks電子書服務、iTunes的音樂與多媒體服務、App Store等豐富功能,讓當時的小筆電產品無論是在軟硬體方面都無法與之匹敵,因而奠定了平板電腦的新時代。

Apple在2001年推出iTunes服務,之後並在每一款iDevice上都支援iTunes內容,提供完整的軟硬體科技生態;也因為如此,造就iPod、iPhone、iPad等產品的熱賣。

相較於iPad的成功背景,Google陣營的Android平板系統在當時仍缺乏一套完整的內容服務,例如Google Music一直到2011年5月的Google I/O大會上才發表,而提供多媒體整合服務的Google Play,則是到2012年3月才推出;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Google Play可視為Google佈局平板市場的一個重要策略,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測,Nexus 7的發表時程,其實是與Google Play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如果當時Google Play的發表時程更早一些,說不定就能更早看到這台Nexus 7。

2011年第3季與第4季全球平板電腦的市占率,可以看到iPad依然獨走,但Android陣營有緩步追上的跡象。另外在2012年第2季的Android平板的市占中,Samsung是第一,Amazon第二,華碩第三。資料來源:http://www.idc.com/

而另一個促使Google發展7吋平板的原因,很可能就是來自於Kindle Fire的成功經驗。Amazon自從2011年底推出Kindle Fire以來,全球市占率最高曾達16.8%,並創造480萬台的銷售量,一度是iPad最主要的競爭對手。由於採取超低售價策略,並結合Amazon豐富的內容資源,讓Kindle Fire上市即造成話題,同時也造成一股仿效現象,市場紛紛出現許多白牌的低價7吋產品。另外從製造成本上來考量,7吋的機型也有助於降低售價。

如此一來,Nexus 7的產品要素都齊備了,包括整合的內容軟體服務、打破傳統的超低售價、以及7吋好攜便利性,同時還不會與9.7吋的iPad造成產品重疊,也因為如此Nexus 7在發表之初就受到全世界高度矚目,堪稱是今年平板市場最重要的產品之一。

水貨開箱,台灣上市時程仍未明

Nexus 7目前僅在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洲、香港等地區販售,台灣目前仍無法確定是否上市,有興趣的消費者只能透過代購或水貨的方式取得。而U-3C日前也經由管道購買到一台16GB版的Nexus 7,並為讀者搶先測試。

Nexus 7的外盒,全部使用紙質包裝,盒裝上的平板邊框正好是一個「7」的形狀。
拉開外層的紙盒後,Nexus 7就躺在包裝內。
拿出平板電腦後,所有的配件都在下方。
全部的配件,有電源插座、USB線、保證書與說明書。
Nexus 7本尊,螢幕上方有內建130萬畫素的視訊鏡頭,以及光源感測器。螢幕正面沒有任何一個實體按鍵,而是採用內嵌於畫面中的虛擬按鍵。
Nexus 7背面,使用類似於橡膠質感的材質製造,有助於提升手感。而喇叭的位置則位於下方。
Nexus 7僅在右側設有電源/鎖定按鍵,與音量調節鍵;另外在左側則是底座的金屬接點;micro USB插孔與3.5mm耳機孔位於機身底部。

Nexus 7採用平板電腦上少見的micro USB接頭,可支援充電與傳輸功能。試用組也嘗試用其他供電裝置,結果一般的行動電源、5V的DC插座都能為Nexus 7充電。
Nexus 7附贈的電源插座,規格為5V 2A。這顆插座的外型和先前變形平板系列有很大的不同。
機身左側的底座接點;右側的按鍵則因為比較靠近背部,又有斜角的關係,初次操作有點不順手,但很快就習慣了。
背面下方的喇叭出聲孔,上方印有華碩的標誌。Nexus 7內建一顆4325 mAh的鋰電池,無法自行替換,同時也不支援micro SD卡擴充。
背面刻上Nexus標誌,表示它是Google的嫡系平板。

U-3C試用組在去年也購入一台Amazon Kindle Fire,不過由於這款機器搭載的是Amazon自家UI,許多功能也必須配合Amazon的內容服務才有意義,但受限於台灣地區無法享受到完整的Amazon服務,因此就成為列庫的測試品。而此次剛好有機會拿出來與Nexus 7作比較,也提供給讀者參考。

與最大的Android平板對手Kindle Fire的比較。左邊是Nexus 7,右邊則是Kindle Fire,兩者的體型幾乎一模一樣,但Nexus 7比Kindle Fire輕了73公克,拿在手上即可明顯感受到差異。
背面的材質,兩者也都使用非常類似的橡膠質感,不過Nexus 7看起來較活潑,而Kindle Fire則是中規中矩。

操作介面

Nexus 7的賣點自然是最新的Android 4.1作業系統,而試用組在拿到Nexus 7後,發覺7吋的Android 4.1系統,其實和手機的介面相當類似,尤其是與Galaxy Nexus相比,都一樣擁有通知欄、下排的虛擬按鍵、以及常駐於桌面上方的Google搜尋列。

當然,根據Google的定義,Nexus 7是一台平板電腦,而且在Google Play也可下載平板專用的Apps。但Nexus 7的操作邏輯的確比較類似手機的體驗,而且Nexus 7預設的使用方向也是直式的,在桌面與程式頁面無法以橫式顯示,這點確實和手機相同。因此,如果你已經是Android手機的使用者,那麼拿到Nexus 7後就能很快上手;反之,若只體驗過10吋的Android平板,那麼操作起來的感覺會稍有不同。

Nexus 7的預設鎖定畫面,只能以直式顯示,將手機橫放畫面也不會轉過來。按下中央的鎖頭圖示後,向上拉便能解鎖並執行Google Now,向下拉則是解鎖。
桌面的頁面,最下方是三顆虛擬按鍵,再上來是固定於底部的快捷列,再上來才是icon與Widget的放置區域。另外長按Home鍵的話可選擇執行Google Now。
圖左為通知欄畫面,紅色框框是系統設定的快捷鍵,在左側是螢幕轉向的鎖定/開啟的設定鈕,而截圖之後,也能在通知欄看到大型的預覽圖示,這是Android 4.1的新功能,改善通知欄的使用效率。圖右則是系統設定的頁面。
Android 4.1作業系統延續好用的icon相碰就自動產生資料夾的功能,長按icon就能選擇要放入資料夾內,或直接移除。而下方的快捷列共有7個icon寬度,除了中間的Apps按鍵無法替換外,其餘都可自行更換,也能設定成資料夾。
Android 4.1原生系統在桌面上方都有不可移除的Google搜尋列;按下多工按鍵則會出現開啟過的Apps清單。
程式頁面,延續Android 4.0的設計,採左右滑動頁面方式,不支援循環換頁。滑動時,螢幕下方會出現位置的圖示,但隨即就消失,比較容易讓人搞不清楚目前的位置。
圖左為Widget工具的管理頁面,可直接預覽其效果;而放置在桌面的Widget也可隨意移動,周圍的icon會自動讓開位置。

Android 4.1的新功能之一,就是Widget能夠在空間不足時,自動將周圍的icon移開,讓拖曳Widget更為方便。此外也支援Widget放大縮小的功能。為了讓讀者能更瞭解運作的情況,我們拍了一段影片作為示範。

系統設定的頁面,維持與Android 4.0大致相同的風格;另外接上USB傳輸線時,可選擇MTP或PTP的連接方式,Android 4.1不支援USB大容量儲存裝置的連接格式。

提到Nexus 7就不得不聯想到Kindle Fire,雖然兩者的外型相似,但操作體驗卻有很大的差異。首先Kindle Fire是採用Android系統,但介面卻是自家Amazon的內容為主,無法像一般Android使用,感覺多有受限。

Kindle Fire的主頁面,只能透過畫面上方的Books、Music、Video、Docs、Apps等圖示執行特定功能,無法像一般Android裝置操作。
網頁瀏覽,如果該網站支援行動裝置,會自動開啟手機版的頁面,瀏覽效果還不錯,但開啟一般標準版網頁時,便顯得有點小。
專屬的Apps頁面與多媒體購物平台,Kindle Fire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可搭配Amazon豐富的內容資源使用。

新功能

說到Android 4.1新系統的特色,當然就要提到Google Now,這是由Google所推出的全新語音服務,相較於先前的語音搜尋功能,Google Now改善了介面,加入對話框的設計;這不免讓人聯想到Apple的Siri語音秘書功能,不過比起Siri的人工智慧特色,Google Now比較類似於進階版的搜尋功能,它能自動搜尋並比對裝置內的行事曆、位置等資訊,提供使用者更有用的訊息。

不過試用組實際測試時發現,如果將系統語系設定為台灣中文,就無法使用Google Now功能,但其它如Google Search或語音辨識能可順利運作;而將系統設定成英文後,Google Now雖然可正常運作,但辨識速度非常的慢,幾乎都要等待5至10分鐘後才有反應,同時搜尋的結果也都以網頁為主。

這是新的Google Now首次進入的畫面,系統會提示Google Now的各項功能。
Google Now導入新的「卡片式」介面,這個卡片會在通知欄或桌面上Pop up顯示,這些功能有的是系統自動比對,有的是在特定時間觸發。使用者能自行決定裝置是否開啟Google Now的功能。
Google Now的功能涵蓋左右圖片的內容,不過有些Google服務尚未在台灣啟用,因此無法執行,例如導航功能。使用者能自行決定開啟哪些功能,並關閉不需要的,以節省資源。
設定卡片的出現時機,許多功能都必須開啟GPS才能使用。

雖然Google Now強調更佳的使用體驗,但經過試用組測試後,認為它比較像是Google Search和語音辨識的結合體,而外觀則是採用極簡風格;雖然看起來不一樣,但實質上仍以「搜尋」作為主要的核心。

當然以試用組身在的台灣,有許多Google功能無法正常運作,多少也讓使用體驗打了折扣。而不知道是否由於地區的關係,筆者的手上的Nexus 7,在執行Google Now時,語音辨識速度非常的慢;另外Google Now也不像Siri或S Voice會跟使用者對話,這點也要特別說明。

圖左是Google Now的卡片圖示,當有行程或移動到其它位置時,系統會自動出現卡片,提醒使用者注意。而圖右則是筆者使用搜尋功能,尋找「101」的資訊,系統出現的第一筆資料為地圖資訊。
由於台灣不支援Google導航功能,因此只能用地圖規劃的方式操作,交通堵塞等資訊自然也不會出現在畫面中。
這是另一個行事曆資料,由於有輸入地址,因此在圖左的卡片中會出現「導航」的選項,但執行後仍無法支援該功能。
以中文為系統語言,無論是說出中文指令或英文指令,Nexus 7都一直停留在辨識中的畫面,無法順利搜尋成功。
將系統語言改成英文,經過約5分鐘的辨識後,終於認出筆者說的「I love you」字句。但搜尋的結果仍以網頁為主,沒有類似Siri的對話功能。
Android 4.1支援離線的語音辨識功能,使用者能事先下載好語言資料,即時沒有網路也能進行語音輸入的功能。不過一般的搜尋和Google Now仍需要網路連線的環境才能使用。
筆者實際以Skype測試,Nexus 7能支援網路電話和影像電話的撥打。

效能

Nexus 7內建nVIDIA Tegra 3四核心處理器,與先前的HTC One X、Optimus 4X HD等手機雖然都是採用同一顆處理晶片,但Nexus 7的時脈略有降低,為1.3GHz,和上述手機有著200MHz的差距。

200MHz的差距說大不大,說小也不小。若單以效能來看,與1.5GHz的Tegra 3手機相比,跑分軟體約有5%到10%的差距,不過實際使用上不會感受到Lag現象。而以溫度表現來說,Nexus 7可說是表現相當不錯,以燒機軟體測試,溫度都在40度以下,實際大量操作的情況下,也只感受到微溫,相較先前採用Tegra 3的手機有著大幅的改善。

確認Nexus 7的 Tegra 3四核心處理器運作時脈為1.3GHz;以Quadrant Standard測試,得分為3678分。
以安兔兔測試,得分為10996,其中CPU有6416分。
使用Smartbench 2012測試,生產力分數為3842,遊戲分數為2629,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。另外以Vellamo測試,得分為1712分。
Nenamark 1測試,得分為60fps。
Nenamark 2測試,得分為55.1fps。
浮點運算測試,單核心成績為159.2;四核心總和為416.6。
以燒機軟體測試,CPU部分燒機15分鐘,溫度為36.8度;CPU+GPU部分,燒機10分鐘,溫度為38.6度。
16GB的儲存空間中,可用約為13GB,可全部用來安裝Apps。RAM的部分,由於沒有肥大的獨家UI功能,因此都能維持在500MB左右的剩餘空間。

為了展示Nexus 7的高規運算效能,我們開啟手機內建的Google Earth程式,可以看到影片中的3D效果,透過手指的移動與縮放,都能快速的反應出來。順暢度甚至比有些舊款的桌上型電腦更好。

電力測試

平板電腦最重要的特色,就是要能維持長時間的電池運作,畢竟行動裝置還是以攜帶性作為第一考量。試用組首先以一般的操作測試,在WiFi開啟、藍芽開啟、螢幕亮度自動、同步開啟的狀態下,以網路瀏覽和串流影音播放做測試,結果1小時約使用10%的電量,換算下來,如果以一般使用情境,大概能撐8到9小時的時間,以平板的標準算是不錯。

在重度使用下,試用組以亮度最大、WiFi開啟、藍芽開啟、音量50%的情況下,連續播放1080P與720P的影片,約經過6小時後,螢幕就因為電量不足而關閉,此時電量約剩餘15%左右。而待機部分,試用組也將Nexus 7充飽電,在 WiFi開啟、藍芽開啟的前提下,將螢幕關閉放置約15小時,電量下降約10%;與iPad相比,Android平板的待機電量表現仍有加強的空間。

在一般操作情境下,主要觀看網頁瀏覽和串流影音,一小時約耗損10%的電量,因此換算下來Nexus 7約可支援8-9小時的使用時間。
在重度使用下,我們以亮度最大、WiFi開啟、藍芽開啟、音量50%的情況下,連續播放1080P與720P的影片,約經過6小時後,螢幕就因為電量不足而關閉。

與iPad相比

Google Nexus 7的推出,主要對手就是Apple iPad產品,但由於兩款平板的尺寸不同,用起來的感覺也有很大的差異,此部分試用組就一些重要的特徵提出分享。

首先是手感的差異,7吋與9.7吋的不同,最主要還是在攜帶的便利性上,Nexus 7重量僅340克,而iPad則是652克至662克之間,依照4G與Wifi機型略有不同,兩者的差距非常明顯,Nexus 7單手拿不會痠,但iPad會。

9.7吋的iPad與7吋的Nexus 7,螢幕大小的比較。

再來,7吋的Nexus 7可以放進一般休閒褲的口袋中,但iPad無法。這讓筆者能在沒有包包的前提下,只帶著Nexus 7出門一段時間,或是在雙手忙碌時,將Nexus 7放到口袋中;反觀攜帶iPad的話,搭配包包或配件是比較理想的選擇,因此在攜帶的方便性上,Nexus 7比較理想。

以一般的休閒褲為例,Nexus 7可以整台放進口袋中,不過牛仔褲或一些淺口袋可能就無法放入。
單手可以輕鬆拿起Nexus 7,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也不會感到手痠。
iPad就適合兩手拿握,若單手固定的話,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感到手痠。

但若以觀看的舒適度而言,iPad就明顯比Nexus 7更好。筆者身邊同時擁有4.8吋的手機與iPad作為日常生活使用,當拿到Nexus 7時,確實一度覺得7吋的畫面不錯,但操作過後,發現Nexus 7的介面其實與手機系統類似,但有些Google Play上的程式,卻只能下載平板電腦版的程式,而那些程式在設計之初,大部分是給10吋的機型所使用,移到7吋時,雖然單位解析度提高,但文字和圖案變得太小,操作起來頗為不便。

另外以電腦版的網頁為例,iPad與Nexus 7在原生介面上,也有很不同的閱讀經驗。iPad開啟網頁時,即時沒有放大,也能以全版的方式閱讀,字體的部分也尚在可辨識的範圍;不過Nexus 7就不行了,一定要放大才能看到字,但放大後網頁又要拉動才能順利瀏覽,讓試用組的閱讀體驗不是很好。

iPad與Nexus 7都能使用原生解析度開啟滿版的網頁,但瀏覽的舒適度上有很大的差別。
將視線拉進,可以看到iPad的字體依然可辨識,即使要放大,也不需要非常大的倍率;不過Nexus 7就不同了,不僅字看不清楚,圖案也比較小,需要比較大的放大倍率,而且需要左右拉動才能順利瀏覽網頁。
或許是考量到使用者的需求,Nexus 7在開啟網頁時,如果手指觸摸的部位有許多的連結,畫面會自動將觸摸的部分放大,讓使用者選擇需要的功能。

螢幕

Nexus 7雖然使用7吋面板,但解析度是10吋等級的1280*800,因此在細膩度上,Nexus 7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。以它的價位來說,原本試用組預想的面板效果會有所折扣,但實際拿到機器後,發現其實Nexus 7在面板的部分有著讓人驚艷的表現。

拿其他內建AMOLED或IPS面板的平板產品來說,價格都在1萬5千元或更高;而Nexus 7的售價雖然很低,但仍搭載IPS技術的面板,可提供廣視角與鮮艷的色彩效果。考量到價格因素,我們挑選iPad2來和Nexus 7作比較,可以看到Nexus 7的螢幕表現絲毫不比iPad2差,甚至還互有高低。

上方是iPad,下方是Nexus 7,亮度都調到最大。雖然兩者都使用IPS技術的面板,但根據市場媒體的報導,Nexus 7是採用華映、彩晶等台系廠商的面板;而iPad則是使用Samsung、LGD、Sharp的面板。色溫差異上,iPad較屬於冷色調,Nexus 7則較暖調,但差距不大。
藍色的表現,可以看到Nexus 7較濃郁。
白色背景以iPad的表現較為準確。
橘色的差異,反而是iPad較為鮮艷些。
白色部分,再次看到iPad的冷色調,以及Nexus 7的暖色調。
紅色部分則是Nexus 7較濃郁。

小結

若以一句話形容Nexus 7的使用心得,試用組會說「美中不足」。

當然,沒有3C產品是完美的,而就以Nexus 7產品來說,攜帶性仍是最大的亮點,其次就是令人無負擔的售價。雖然目前台灣仍無法直接購買到Nexus 7,但鄰近的香港已經正式上市,提供16GB單一版本,要價2398港幣,換算台幣約9300多元;而美國則有8GB與16GB兩種選擇,售價分別是199美元(台幣約5900元)與249美元(台幣約7400元)。如果只考慮美國的售價,那麼約7千多元的四核心IPS平板電腦,絕對是非常超值的產品。

和Android其它的平板相比,Nexus 7的效能甚至超越目前各廠的10吋旗艦產品,運算速度非常的快,影片播放效果也很好。不過受限於7吋的螢幕,當Nexus 7在執行平板電腦版本的Apps時,畫面顯得有點小,操作起來不太方便,同時網頁瀏覽的舒適度也不足,但這也是與攜帶性妥協的代價。

廣  告

Nexus 7沒有背面的相機鏡頭,而是搭載了一顆120萬畫素的視訊鏡頭。而試用組實際使用下來,認為兩者相比,其實後鏡頭的重要性比較大。首先這顆視訊鏡頭只能搭配某些軟體使用,例如Skype、PhotoShake、Evernote等程式使用,不僅使用上較為麻煩,也僅適合用於自拍。

而目前熱門的社群功能,例如Facebook、Google+等服務,幾乎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會將拍攝的照片上傳分享,但沒有後方的主鏡頭,要拍攝食物、風景、微距等主題時,視訊鏡頭的實用度又非常低,是稍微可惜的地方。另外Nexus 7在台灣無法使用Google的部分服務,例如電子書、音樂、影片、導航等,而偏偏這些又是Nexus 7的主要賣點,讓實用性大打折扣。

最後便是待機電力的管理,以及不支援3G網路的問題。Nexus 7的電力使用時間有著不錯的表現,約可支撐一天在外8小時的操作。不過待機時,電池的耗損比起iPad的表現仍有進步的空間,放置一晚約會掉7-10%的電量,而且試用組的Nexus 7還是新機,沒有安裝太多Apps,隨著安裝的App愈多,需要同步處理的資料量也就愈多,電力的消耗也就愈大,而這也是目前Android平板多數都會遇到的問題。

若以電池的使用表現和待機效率來看,iPad依然是平板電腦中的霸主。

另外Nexus 7不支援USB OTG讀取隨身碟或記憶卡,也沒有內建micro SD擴充功能,因此所有的資料都必須存在16GB或8GB的空間中,扣掉預先存放的系統資料,就只有少量的空間可以運用。對於重度使用者來說,雲端就變成唯一的解決方案,但Nexus 7不支援3G行動網路,只能透過WiFi連線,無形中限制了使用者的環境,如果手機沒電無法熱點分享,Nexus 7就只能當作一般的PDA使用,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性。

Nexus 7的優點:好攜帶、便宜、順暢高效能的操作體驗、不錯的面板表現。

Nexus 7的缺點:網頁閱讀不便、平板電腦版本的App體驗不佳、不支援3G行動網路、台灣地區的Google服務(說好的消費者權益......)